全国科普日《118化学元素》科普新书发布会

2022-09-22 10:29:36 sscci-2 83

9月20日由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徐汇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徐汇区凌云路街道办事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品域·中国联合主办,徐汇区凌云街道科学技术协会、凌云理工少年科学院、徐汇区凌云街道商会、上海添等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凌云·品书院揭牌仪式暨华东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科普新书发布及系列讲座首发活动”在凌云·品书院成功举行。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Shanghai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SSCCI)

在今年“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全国科普日及华东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这场活动更具特别意义。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党工组组长、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于建国教授,徐汇区凌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刘成主任,徐汇区科学技术协会宋伟副主席,徐汇区工商联邹文矜副主席,徐汇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张蕾部长,华东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磊,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张辉,品域中国副总裁、联合创始人沈兵,品域中国副总裁詹骏,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和五所中小学校长出席活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文清担任主持。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Shanghai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SSCCI)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党工组组长、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于建国教授首先为活动发表致辞,他向大家分享了一段清华大学温铁军谈论民众需要从传统文化吸收精华的内容,进而指出科普教育同样重要,“我们很多普通民众其实非常的缺乏科学的知识。《118化学元素》这本书起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实际上科普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在日常的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离不开基本的科学素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华东理工大学将协助社区街道,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更多科普活动和课程。”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Shanghai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SSCCI)

以科普为特色,串联起“校”“企”“社”三方力量。“校”是指华东理工大学及华理校区的诸多学术机构;“企”是“凌云·品书院”所在的品域·凌云里;“社”是指凌云里·党群服务站、凌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汇书院、凌云理工少年科学院、凌云志愿者共同体等社区项目。

“校”“企”“社”联手,共同搭建线下科学科普实践平台,既为高校师生提供科技成果的平台及展示空间,也为社区居民、青少年提供不同圈层融合的科技创新知识点,成为链接社区的一个新型生态空间。

现场,由凌云街道牵头搭建的“域见·理”红色阅读空间也揭开面纱,凌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成,华东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磊共同为“域见·理”红色阅读空间揭幕。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Shanghai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SSCCI)

揭牌及揭幕仪式后,徐汇区工商联副主席邹文矜、徐汇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张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张辉、凌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蟾华、凌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继红、凌云街道商会会长卢秋红一起上台,向辖区内的6所学校赠送科普读物。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Shanghai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SSCCI)

活动中,《118化学元素》作者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升为大家带来了华理社科普系列讲座“化学元素与中国——从青铜器到航天器”的主旨演讲,讲座由线上同步进行直播。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Shanghai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SSCCI)

戴教授的讲座包含化学元素与人类文明、化学元素与中国的关系(中华文明的开端、传递及未知文明的探索)、结语三块内容,化学元素贯穿人类文明的发展,戴升教授由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贯穿五千年的硅讲至现代的钛合金,将中华文明绵延的历史画卷铺开在观众面前。

从青铜器到航天器,回首历史、讲解当下、更展望未来文明,戴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了化学元素背后的故事。比如,石器时代彩陶的主要颜色是黑与红,分别来自动植物燃烧后的炭黑与铁矿粉末。而到了当下航空航天及潜水等发展领域,钛合金“上九天”“下五洋”正因其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力学性能优异等优势。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Shanghai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SSCCI)

在全国科普日之际,校、企、社三方力量因“科普”相聚一堂,未来将继续携手共进,立足群众所需,为青少年带来更多优质的科普资源,为科普工作添砖加瓦。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学会资讯